|
陽極氧化工藝中影響鈦合金氧化膜質量與顏色的關鍵因素
2025-11-03
一、工藝參數:直接決定氧化膜的基礎性能與外觀 工藝參數是調控氧化膜質量和顏色的核心變量,每個參數的細微變化都會產生顯著影響。 電流密度 影響氧化膜生長速率與結構:低電流密度(如 1-5A/dm2)下,氧化膜生長慢但結構致密,耐腐蝕性強,顏色偏淺(如淺藍、淺灰);高電流密度(如 10-20A/dm2)下,膜層生長快但易出現孔隙,硬度降低,顏色會加深(如深藍、紫黑),甚至因局部過熱導致膜層開裂。 需根據目標膜厚調整:若需制備 10-20μm 的功能性氧化膜,通常選擇 5-10A/dm2 的電流密度,平衡效率與質量。 氧化時間 直接關聯膜層厚度:在電流密度穩定的前提下,氧化時間越長,膜層越厚(通常 0.5-2 小時內呈線性增長),但超過臨界時間(如 2 小時后),膜層會因 “溶解 - 生長” 平衡被打破而出現剝落,顏色也會隨厚度增加逐漸加深(如從無色→淺黃→深藍)。 需匹配電流密度:高電流密度下,需縮短時間避免膜層過厚開裂;低電流密度則需延長時間以達到目標厚度。 電解液溫度 影響膜層溶解速率:低溫(如 10-20℃)時,電解液對氧化膜的溶解作用弱,膜層致密且厚度均勻,顏色穩定(如一致的藍色);高溫(如 30℃以上)時,溶解速率加快,膜層易出現孔洞、厚度不均,顏色會變淺或出現色斑(如局部發白)。 需嚴格控溫:多數鈦合金陽極氧化工藝需將溫度控制在 ±2℃范圍內,通常通過水浴或冷卻系統實現。 二、電解液體系:決定氧化膜的成分與顏色多樣性 電解液是氧化膜形成的 “反應介質”,其成分和濃度直接影響氧化膜的化學組成,進而決定顏色和性能。 電解液類型 不同體系對應不同顏色與性能: 硫酸體系:最常用基礎體系,氧化膜多為無色透明或淺藍、淺灰色,膜層致密且硬度高(可達 300-500HV),適用于要求耐蝕的場景(如醫療器械)。 草酸體系:氧化膜顏色更豐富,可呈現深黃、深藍、黑色(通過調整濃度和電壓),膜層厚度較大(可達 20-50μm),但耐腐蝕性略低于硫酸體系,常用于裝飾性外觀件。 磷酸 - 鉻酸鹽體系:氧化膜呈灰綠色或暗灰色,膜層與基材結合力極強,耐磨損性優異,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結構件防護。 電解液濃度 影響膜層生長與顏色:低濃度電解液(如 5%-10% 硫酸)中,離子遷移慢,膜層生長慢但均勻,顏色偏淺;高濃度電解液(如 20%-30% 硫酸)中,離子活性高,膜層生長快但易出現 “疏松層”,顏色會加深且易出現色差。 需與電流密度匹配:高濃度電解液需搭配較高電流密度,避免膜層溶解過快;低濃度則需降低電流密度,防止局部過熱。 三、基材狀態:影響氧化膜的均勻性與結合力 鈦合金基材的預處理和本身特性,是保證氧化膜質量的 “基礎前提”,若基材存在缺陷,后續工藝無法完全彌補。 |

